用雷達圖定位的人生
最近很久沒聽實體的演講,因為 COVID-19 太恐怖,社交活動不管我想不想,頻率都降到最低,不寫筆記就沒產出,除了寫 spec、email 之外,都懷疑自己的筆要鈍掉了,只是平日總開不了私人電腦寫上幾句,開了公司電腦便總在回信。 上個月倒是聽了一個線上分享,不過當時邊忙著做保養邊聽,且該場對談的受眾,判斷是初出社會的同學們,因此所獲不算多,也騰不出手紀錄什麼,就是第一次的線上社群活動很新鮮。 於是 2020 年,很多心力都投注在工作和家庭上了,深夜盥洗,邊想著與 members 和家人的對話,忽然想到一個自述句子【用雷達圖定位的人生】。 可能是 PM 強迫症?太習慣進行盤點,不論是能力、資源或行程,畢竟人生總是嫌時間太少,時間真不是像 X 溝一樣,擠擠就出來了,想要貪多一點,就是得把時間排成一榨再榨,優化再優化,務求將運用效率提升到最高,擠進最多完成事項。 我對待辦事項有個比喻:「主線任務 vs 支線任務」。 這比喻可運用到各領域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社交、生活等等,放諸四海皆準。意思是說,人生總有務必要走的康莊大道,但時不時也會接到一些,不完成不會影響主線任務進行,但完成了可以獲得一些額外獎勵的「支線任務」。 舉例來說,軟體開發有一個目標是大版本準時發布,這就是主線任務;而支線任務是把該大版本的內部溝通文件做好,更容易佈達該版本更新內容。 所以「讓大版本準時發布」等於使用者可以拿到大版本,主線任務 checked。 同步「完成內部溝通文件製作」,讓協作部門如行銷、業務端,可以更容易了解、推廣或傳達新版本的功能、目的以及效益,則是支線任務 checked,既能錦上添花,讓整體運作更漂亮,但完全不影響主線任務進行(不管做不做,終端使用者都不會受影響)。 我常常在思考或是排序自己的主支線任務。 因為主支線任務並非是承接後就固定不變動,反而是常常隨著外在環境、策略、突發事件等等,隨時在互換或是增減。 同一個道理可以應用在家庭上,簡單比喻「教養小孩」是主線任務,「帶小孩跟長輩出去玩」是支線任務;但當時間到了父親節這種重要節日時,「帶小孩跟長輩出去玩」則可能變成該週的主線任務,「教養小孩」則反而變成了支線任務。 人生用這種 RPG 的概念,是不是很有趣?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打怪打王,甚至完成一個大任務,就覺得自己是「越級打怪」,打得痛得要死、累得要命,但過關後,登登登經驗值加倍爆棚